广州体育学院始建于1956年,是华南地区唯一独立建制具有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体育高等学府。学校自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得港澳台硕士研究生招生权,2004年开始与上海体育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博士,2007年招收国外硕士留学生,2009年成为广东省新增博士授权立项建设单位。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扬岭南体育文化、育南国体育人才”的办学特色,成就以体育学科为主体、多学科融合共进的建设新格局,为国家和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学校现有15个教学机构,20个本科专业,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涵盖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文学、医学6大学科门类,拥有3个广东省重点学科,其中体育学一级学科是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新闻学为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体育学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逐年上升,自2021年起进入全国前13%行列。
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17门,其中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现有省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课程教研室2个,省级实验教学中心9个,省级校企联合实验室2个,省级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2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1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示范性教师教育实践基地9个。
学校拥有一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评审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和省级优秀教师、“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人选”和国家体育总局决策咨询专家;国内外客座教授、兼职教授20余人;国际级裁判27人、国家级裁判45人。具有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的一级裁判员审批权。
学校拥有广东省运动与健康重点实验室、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国家体育总局运动技战术诊断与机能评定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运动辅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5个、省高校重点科研平台10个;拥有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10个;同时建有国家体育科普基地、广东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等6个省部级以上科普基地。2018年以来,学校教师共主持各类科研项目108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2项、省部级项目138项,获得包括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在内的7项省部级科研奖励。
学校立足大湾区,服务全国,辐射东南亚,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热诚欢迎海内外英才加盟,共同努力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体育大学。
根据工作需要,我校面向校内外公开招聘医护人员4名。
一、招聘对象
普通高等院校2024年应届毕业生和社会上具有国家承认学历学位的人员。
二、招聘基本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4.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5.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6.招聘公告要求的其他条件。
具体详见《运动医学康复中心2024年第一批公开招聘医护人员岗位一览表》。
三、薪酬待遇
获聘人员不纳入事业编制管理,按规定签订校内聘用合同,纳入校内聘用人员管理,薪酬待遇执行《广州体育学院非事业编制聘用人员薪酬待遇暂行办法》,并按国家规定办理社会保险和公积金。
四、报名
(一)报名时间
即日起至招满为止。
(二)报名方式
实行网络系统实名报考。考生在招聘公告规定的报名时间内登录广州体育学院招聘网站(http://zp.gzsport.edu.cn),按提示依次进行注册、个人资料填报、完成报名。每人限报1个岗位。招聘系统将在报名截止时间自动关闭。
五、资格审查
我校组织资格审查小组对应聘人员网上提交的材料进行资格初审。资格复审安排在考试前, 时间及地点另行通知。
六、考试
学校成立招聘工作小组,对报名合格人员进行考核。时间及地点另行通知。
七、聘用
报考人员经考试、体检、考察后确定拟聘用人选,并按照规定办理相关入职手续。
八、联系方式
咨询、举报投诉电话(工作日8:00-12:00,14:30-17:00)
招聘工作咨询电话:陈老师 020-38027688(人力资源部)
招聘工作监督电话:020-38026838(纪检监察室)
附件: 运动医学康复中心2024年第一批公开招聘医护人员岗位一览表
广州体育学院
2024年4月3日
附件1:运动医学康复中心2024年第一批公开招聘医护人员岗位一览表.xlsx
标签: 招聘 省级 体育 广东省 2024 学科
本站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便利,如有任何侵权或错误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进行更正或删除。[点击反馈]